《人民日报》持续聚焦武汉“引才答卷”:把人才优势变为发展优势
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日期:2018-04-19 点击次数:  字体显示:【大】  【中】  【小】


《人民日报》2018年4月18日第11版


继昨日讲述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引才用才故事后,今日《人民日报》持续聚焦武汉“引才答卷”,通过调研武汉的招才策略、引才成效和未来规划,点赞武汉把人才优势变为自身发展优势。




当前,武汉、西安、深圳等多地人才新政引发关注。武汉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、西安“一键落户”、深圳强化对高新技术人才吸引,渴求人才、加快创新发展已成为很多城市的共识。


求才若渴的共识背后,是每座城市不同却又迫切的需求。


招什么样的人才?拿怎样的“红包”吸引?如何优化发展环境?招才、引才、留才,是城市人才工作的必答题。近日,记者探访武汉,调研武汉的招才策略、引才成效和未来规划

  ——编 者 


武汉争取五年留下百万大学生

把人才优势变为发展优势

 

坐拥89所高校、95家科研院所、近106万在校大学生,武汉是全国三大智力资源密集区之一。然而近20年来,“孔雀东南飞”成为武汉的心病,每年30多万大学毕业生中,超过2/3流向外地。

  

更令人痛惜的是,武汉高校院所的众多科技成果,因体制机制障碍太多,无法得到及时转化,往往在“睡大觉”中错失市场机遇。


“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”大型校园巡回招聘会

  

“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、核心要素,决定了城市的未来。”武汉市招才局综合服务处处长何慧超说,武汉出台多项人才政策的总体目标,就是将人才优势变为发展优势。

  

“以往城市发展靠土地经济、规模投资、人口红利等,但在新发展理念下,‘大干快上’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,各地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,人才价值也迅速凸显。” 在何慧超看来,近来各大城市集中出台人才政策,是发展阶段使然。

  

“说明各城市现在都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,给予人才足够的尊重。”但十几年的人才工作经验,也让何慧超保持警惕,“必须提防恶性竞争,不能搞一哄而上,捡到篮子都是菜。”


在他看来,城市发展的水平不同、产业发展方向不同,需要的人才也不同,城市引才应因地制宜、有所侧重,让人才各得其所、各尽其用。


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专场

何慧超介绍,武汉招才引智工作亮点在于善用在汉高校院所资源优势,创新“大学+”人才政策新模式,实施了“四大资智聚汉工程”,大力发展“菁英经济、校友经济、院士经济、海归经济”。

  

去年,武汉围绕“五年留下百万大学生”的目标,实施“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”,实行大学生落户“零门槛”,并提出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%买房、租房,出台大学生就业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,全年实现大学生留汉30.1万人,创历史纪录。


在武汉市人才公寓内生活的大学毕业生

  

“要留住大学生,首先要为其解决落户难、住房贵、收入低、岗位少的难题。”招才局协调推进部部长石柏林介绍,武汉出台的“留汉九条”就是为了集中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。

  

今年4月11日,武汉召开深化招才引智专题工作会议,进一步打造大学生留汉新政2.0版。


链接:大学毕业生租赁房服务“直通车”开进武昌 留汉大学生现场领钥匙


一方面开展春、秋两季校园巡回宣讲招聘会,增强大学生留汉意愿。另一方面继续兑现“低于市场价20%”购房租房承诺,力争全年集中和分散交付大学生租赁房钥匙1.2万套。

  

此外,为长期留才,武汉还将在年内推进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40所,新增幼儿园学位1万个;推进89所中小学配套建设,力争完成20所,新增学位2.2万个。